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風獅爺面面觀
金門位於福建東南沿海,是廈門港灣外的列島,地形上受大陸沿海的環山圍繞,常形成走廊型的季節風,尤其是冷冽的東北季風,其風勢最為強勁。
來到金門給人印象最深的,是道路兩旁林立的木麻黃,其次是負有守護村落鄉野的風師爺,以及傳統閩式庭院的建築風貌。早年在兩岸情勢緊張階段,金門外島被列為前線接戰地區,除了當地百姓及戍守輪調的軍士官兵外,其他民眾是無法前往的﹔及至民國七十五年,兩岸情勢和緩及政府為落實民主憲政之需,遂有解除動員堪亂時期臨時條款之舉,另於民國七十八年以後,逐步開放一般民眾進出金門外島管制的限制規定。金門以往具有戰地的神秘色彩,開放後遂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觀光景點。
   村落的守護 不朽的傳奇
相傳金門在唐代時曾設有官方牧馬場,元朝時於島上設置鹽場,並以伐木煎鹽,及至明代中業,因受海盜、倭寇的襲擾,仍使用放火燒林的手法,來驅趕海寇,後於明末鄭成功據島以為「反清復明」的初期基地,其為達登陸反攻的目的,以及爾後用於渡海來台的船隻,均是大肆砍伐樟樹所建造完成的;俟鄭成功轉進台灣後,清廷即於金門實行「堅壁清野」政策,於康熙二年時,敕令島上居民全數遷往內陸,使金門因而成為荒島禿地,造成水土流失及風害加劇,田地也多荒廢無法耕作,諺語有句「童山濯濯」,正足以形容當時金門的窘態!
金門列島在歷朝經年累月伐木為用的情形下,早已破壞原木固定生長的週期,因而耗盡了島上茂密的林木資源;康熙廿二年前後,禁居令解除,民眾隨即返回島上定居,但為防範風害,仍沿襲漳州、泉州以獅子避邪的風俗,再加上對風神的敬畏,遂將風神、獅獸結合人形的圖案,成為複合體的風獅爺造型,並在村落路口處、溪流出口及北方風勢最烈等地區,豎立起用石雕或泥塑的風獅爺,藉以達到祈祥辟邪與制煞攘災的作用。
金湖鎮第ㄧ獅團  金湖鎮第二獅團  (照片請參閱)
金城鎮獨立獅團  金寧鎮獨立獅團 列嶼鄉獨立獅團 
風獅爺在金門當地又稱石獅爺,正確於何時開始設立,文獻並無明確記載,據地方歐陽氏族譜記述,村內風獅爺於道光年間開始設立;惟就歷史考據,從康熙至道光已歷四位皇帝及一六○餘年之差距,因此,亦有主張將風獅爺追溯至村民返島的康熙年間。
   無情風雨有情天
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廿一日,一個搖晃震憾的日子,驚動了山川大地與草木萬物,受創慘重,令人記憶深刻;我在此一週前因職務調動,第二次踏上金門列島,期間絲毫未感受到搖擺的恐懼,但於新聞中觸目所見的狼藉景象,卻憂心於景觀的破壞,以及文物保存的毀損與人命的隕滅,將不復舊觀與憶往,令人傷感。在震後的數日,有感於世事無常和追憶有限,遂加速原已排訂拍攝收錄風獅爺地行程,利用週日休假時間,一日造訪十數尊,也因而無暇顧及採光與方位等拍攝要素,抱著先拍先贏的想法,有閒時再擇期補拍;果不所料,金門地區在同年雙十節前一日,亦遭受到四十年來最嚴重之「丹恩」颱風第侵襲,致使四十餘萬株樹木傾倒,造成機場、道路阻斷。由於群樹的折斷倒塌阻斷道路,同時也壓毀了不少民房古厝及風獅爺,相對造成嚴重的災害,為金門具有保存歷史文物的重鎮,不啻帶來了搗毀性的傷害。
我於颱風離境後,再度展開尋訪風獅爺的蹤跡,在走訪數個村落後,僅發現有三尊其耳部遭輕微損壞,在全部拍攝七十八尊的數目內,其損壞程度已算大幸,尚可容忍?
   造型奇特 類別迥異
風獅爺的造型類別眾多,區分雄雌兩性,有嬌小玲瓏、有高大威武,或坐、或立、或臥、或蹲,有兇面、有笑臉,有佩帥印、有掌令旗、有握筆、有佩弓、有持銅錢銅鈴、有繫鏽球彩帶,其獨具特色的藝術人文造形,來自不同雕刻者的意念,將風獅爺的靈性自由地發揮表露。
金沙鎮第一獅團 金沙鎮第二獅團 金沙鎮第三獅團  (照片請參閱)
金沙鎮第四獅團 金沙鎮第五獅團  金沙鎮第六獅團 
早年因兩岸戰事頻仍,基於防禦工事的需要,部份石材之風獅爺,被用於碉堡構築之上,我曾在小徑一地,在一位耆老的指引下,發現一尊被崁入防空壕外壁內的風獅爺,且未曾被記載登錄過。在開放觀光後,因其具有奇異特殊的歷史人文價值,即有數尊遭外來人竊取出境;另有部份因不堪長年受風雨日曬的侵蝕,已呈現風化的現象。
風獅爺乃融合了神的法力、獸的兇猛和人的靈性,是三位一體的組合象徵,亦具有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意念圖象,如同國軍戍守疆土,堅定護衛保障民眾安危的梃立不拔;吾人期許風獅爺的歷史責任與時代意義,能為開彊闢土的勇士,永遠豎立起堅毅剛強的形象,亦為後代子孫奠定可大可久的不朽基業。
雷區內的風獅爺  隱形的風獅爺 (照片請參閱)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ata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