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好玩?小六生動手砸學校
資料來源:華視高雄縣囂張小六生深夜闖入校園砸毀公物,以及老師的車輛,警方調出監視器找到六名學生,帶頭的小六生竟然說,只是為了好玩晚上十點多,闖入校園的國小學童,先後進到廁所,一名男生拿起木棍開始敲打牆壁上的公物,走出來繼續破壞,六個人裡有男有女,還把老師的車子車窗敲破,保險桿打歪,而他們闖入的校園,不是他們就讀的學校,被警方循線抓到後,帶頭的小六男童,開口就說,就是覺得很好玩。調查後,社會局人員發現,其中兩名學童,原本就是他們列管高風險的個案,常出現暴力傾向蹺課離家,社工聯繫家人協助管教,同時也加強心理輔導方式,改正他們的觀念,避免一再犯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前的學生怕老師,現在的老師怕學生。立法通過嚴禁體罰之後,老師對學生的管教,除了口頭訓誡之外,就是記過處份通知家長。如果家長對孩子放縱或管得很鬆,那麼孩子根本無從學到去分辨對與錯了。對國小及國中的孩子來說,他們都是不成熟的個體,一切違法犯紀的事,如果不”痛”改前非,他們哪裡會有深刻的印象這是錯的?尤其現在有很多的家庭是單親家庭或是隔代教養,父母一方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孩子,所以能夠滿足孩子的物慾就感覺已善盡責任了。到底有多少孩子從中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?
我從自己的學生聽到他們多半在家裡是不必幫忙做家事的,回到家裡茶來張手飯來張口。校外教學參觀之前一個月,要求他們要儲蓄把零用錢省下來。他們有些人竟然回答:「跟爸媽要就好啦」。我回應說:「父母賺錢辛苦,要體諒父母辛勞」,他們答稱:「誰叫他們要生我」。不心存感激,卻認為這是他們應該的。
古有名訓: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。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讓孩子接受正規教育,學習為人處事及知識,但受到法律的約束,老師想管而不敢管,學生卻更肆無忌憚。我們知道:五育(德智體群美),「德」排第一,就是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能以道德為第一優先,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然而九年一貫之後,卻把道德教育從顯性變成隱性了,好像是融入在課程之中,但又好像根本隻字未提。
教育政策是否有深入民間和各級學校代表團體協商,去聽取基層的聲音?難不成教育部只與x本討論。x本只敢管教師有沒有體罰,為什麼教育當局卻不敢正視學生的問題。學生毆打老師最多對不起,老師做適度性的體罰就該被記過罰錢。
這樣的教育體制到底是幸還是不幸?讀書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第一,且第一名也就只有一位,但道德教育卻是沒有名次的次序,人人都可以拿第一,但現在的學校學生管教辦法卻無法有效凸顯道德教育的提升,只是一張消極的、負面的文字說明而已。
從「小六動手砸學校」這篇文章來看,它的後續到底是怎樣的演變?就這樣當作個案算了嗎?也許這樣的個案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,你如何能不正視這個問題。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ata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